2018年10月19日 全文约2100字,读完需6分钟。
话题 TOPIC
日前,新疆和田县服装鞋业扶贫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
记者获悉,和田县服装鞋业扶贫产业园占地1500亩,园区建成后预计可入驻企业20余家,正式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年创税收1.2亿元,可提供3万余人的就业岗位。
和田县服装鞋业扶贫产业园是该地区今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工程之一。该项目的落户和开工,标志着和田县在承接内地产业转移上迈出了关键一步。项目建成运营后,和田县将成为南疆最大的鞋都,乃至西北五省最有影响力的制鞋之城。
鞋服产业成为当地扶贫的新起点。而除此之外,在全国范围内,也有大量类似的制鞋扶贫车间正在兴起。
江西:贫困户生产鞋帽远销非洲
12日,在江西九江修水县东港乡岭下村扶贫车间,贫困户们正在加紧制作出口非洲国家的半成品皮鞋。
近年来,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与修水县东港乡通过支部牵线搭桥、干部结对帮扶、党员示范带动的方式,推行“党支部+扶贫车间”模式,引进服装鞋帽加工企业,在各乡镇村庄打造扶贫车间,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上岗就业。
江西华景鞋业有限公司分别在永修县立新乡桥头村、马口镇马口村已建成2个就业扶贫车间投入生产,扶贫车间建筑面积分别为1200平方米、1000平方米,2个扶贫车间分别投资260万元、160万元,主要生产高档鞋面及鞋面配套产品,共有10生产流水线,可吸纳就业人数近3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0多人。月平均收入达到3000多元,对他们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湖南新邵县:“扶贫车间”让员工有了脱贫的底气
在湖南省新邵县大新镇栗滩社区翔凤鞋业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熟练地进行缝纫、贴标工作。进厂才2个月的贫困户潘家富已经成为这里的技术骨干,第一个月就拿到2500元工资。今年44岁的潘家富,到过广州、深圳等地打工,始终因为自身原因没能做得长久。
今年5月,新邵县翔凤鞋业有限公司在栗滩社区开设“扶贫车间”,在村干部的帮扶下,潘家富进厂做起了缝纫活,越干越顺心的潘家富信心满满地说:“‘扶贫车间’让我有了脱贫的底气。”目前,翔凤鞋业已经吸纳周边200余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余名。
新邵县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共有31万农村劳动力,其中贫困劳动力达6万余人,外出务工的劳务经济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受产业结构调动的影响,该县外出务工劳动力呈回流趋势,农村闲置了大批富余劳动力。今年来,该县积极引企业入村,着力培育和发展“扶贫车间”,让身在农村“就业边缘人”变身产业工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河南淅川县:扶贫车间托起群众致富梦
走进河南淅川县厚坡集镇鞋业扶贫车间,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
厚坡集镇鞋业扶贫车间在原南阳烟草公司复烤厂旧厂房的基础上,因陋就简,对原厂房提升改造建成,既避免了闲置资源的浪费又节约了建设成本,车间改造后引进河南省中淅富润有限公司入驻,公司主要从事鞋业、再生塑料粒子、TPR粒子生产。
该扶贫车间主要以吸纳当地贫困群众就业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车间现有贫困群众32人,每月人均工资2500元以上。
“送岗上门、就近就业”的车间扶贫就业模式,让贫困群体变身产业工人,既能顾家,又有一份不少的收入,这种模式已成为我国多个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于这些中小企业而言,他们的员工成本远没有那么高,只要订单稳定,鞋厂一年的利润也是非常丰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