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作为温州突破千亿产值的行业,温州鞋革行业有着扎实的产业基础,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
贴身观察,乃至参与鞋革行业多年,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谢榕芳说,这些年最大的感受是行业变化迅速,唯有以创新意识不断提升自身产品,坚持做好主业,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商海中立于高地。
在她看来,温州鞋革行业的发展桎梏是什么?未来空间又在哪里?近日,谢榕芳接受本报专访一一道破。
记者:今年以来,温州鞋革行业出口形势及国际化方面情况如何?
谢榕芳:在外贸方面,目前全市鞋类出口企业800多家。2017年,全市鞋类出口6.18亿双,同比增长0.17%;完成出口总值267.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3%。2018年1~9月,全市鞋类出口5.05亿双,同比上升7.35%,出口总值为218.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6.01%。
不过,不得不说,当前欧美贸易保护主义依然盛行,对通报产品采取的措施存在着尺度不统一和歧视性的现象。在引导行业企业推进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方面,协会持续协助企业走出去交流,比如连续主办16届意大利加答鞋展,连续多年组织行业企业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德国GDS、韩国釜山、土耳其、印度国际皮革展览会等国际鞋展以及赴境外进行商务考察,大力支持康奈牵头组建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瓯海南龙制革厂等5家温州鞋企于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投建“中亚鞋都”。
2015年至2016年,协会还多次组织行业企业家赴韩国考察交流,并促成温州市质检院与韩国衣类试验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为温州皮鞋产品出口韩国乃至其他国家开通了标准和检测的“直通车”,推动中韩鞋业在时尚流行信息、人才培养、品牌合作等方面结出更多硕果。
记者:温州鞋革行业发展目前面临哪些挑战?
谢榕芳:当前,虽然我们拥有“康奈”“奥康”“红蜻蜓”等国内知名鞋业品牌,但行业中多数企业仍主要集中于中低档产品生产。究其原因,创新研发意识和能力是主要原因之一。温州鞋企目前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不足,设计师队伍能力也偏弱。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推动下,一股“机器换人”热潮正在席卷温州以及国内制造业发达地区,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操作机器人的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不少积极开展“机器换人”的企业表示,员工技能水平无法满足自动化生产要求。无论是设备购买时的选择,还是购买后的调试、使用和日常维护,都需要高素质劳动者。机器很关键,但人依然是核心。
从协会平台服务角度,近年来不断组织行业高技能人才赴广州、上海、西安等地的专业院校开展培训。同时,每年还会组织行业制鞋工和设计师开展技能竞赛,争取为行业“机器换人”储备人才力量。
记者:温州鞋革行业未来的发展机遇在哪,如何把产业继续做大?
谢榕芳:对我们而言,应对风险最好的策略,首先是内抓质量管理,外树品牌形象,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功能,在坚守主业的道路上向着智能制造,科技制鞋的标杆直跑。
其次是进一步开拓国际冷门市场。“一带一路”倡议涉及68个亚欧非国家和地区,40多亿人口,全球GDP的1/5,目前温州鞋类出口已涉及其中59个国家和地区,近三年每年出口呈同比增长。对于温州鞋企而言,特别需要持续开发沿线冷门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进一步开拓国际新兴市场。
再者,挖掘鞋革行业新生代的潜力,是行业迫在眉睫的发展方向。不仅要规范、鼓励和支持新生代,还有引领年轻企业家提升自身素质,为中国鞋都的明天努力奋斗。